鐵路穀倉

民國60年代(西元1971年),因應臺灣糧食進口的需求,以黃豆、大麥、小麥為主,由政府統一進口民生用品,糧食以船運為主,為疏解港口的倉儲空間,因而興建員林鐵路穀倉。

員林位於鐵道與縱貫公路的重要樞紐。作為中部農特產品生產主要集散地,食品加工廠林立,國內製油、飼料業發達,因而需要大量進口玉米、小麥等雜糧。

員林鐵路穀倉又稱員林立庫(員林立體倉庫),民國63年(西元1974年)12月動工,民國65年(西元1976年)6月竣工,民國66年(西元1977年)1月18日啟用。當年建築工法運用飛模技術,是鋼筋混凝土的圓筒式建築圓筒內徑為6公尺,高有24.9公尺。可容儲榖物10,500公噸。

營運7年後,因為港口貨櫃業的發達,以及廠商自己有倉儲設備,員林立庫於民國72年走入歷史,熄燈修業。

小人物心聲:

當時我站在員林鐵路穀倉的建造現場,看著工人們運用飛模技術建築起高大的穀倉外牆。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建築工法。這種新奇的建築工法讓我深深著迷。若有朝一日我能進入建築系,掌握這些技術,還能創造出怎樣的空間?

聲音演出:

員林高中 一年八班    江品翰

文字說明:

員林高中 一年十三班  蕭丞佑

Yualin's Belief and Bread員林的理想與麵包
  1. 鳳梨會社
  2. 新町二五番
  3. 鐵路穀倉
  4. 原臺中州員林郡青果同業組合檢查所
  5. 蔡明宗婦產科